千阳县南寨镇人大代表张永亮
传承非遗文化
绣出乡村振兴新画卷
千阳县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“西秦刺绣”的重要发祥地和传承地,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刺绣之乡。近年来,千阳县南寨镇第十九届人大代表、闫家村人大代表联络站站长,村党支部副书记张永亮,牢记“人民选我当代表,我当代表为人民”的初心使命,立足资源禀赋,探索出了一条非遗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路径。
创新传承,让非遗技艺活起来。他组织村内刺绣非遗传承人杨林转、李惠莲等收集整理传统民间布艺刺绣的样式、技法和独特品类,将传统工艺手法与现代刺绣技法、时尚理念相衔接,并联系县人社部门在村上定期举办省级劳务品牌“千阳绣娘”西秦刺绣技能培训班。同时,联合宝鸡文理等高校设计团队研发出婚庆、家居、文创三大系列200余款西秦刺绣新工艺品,其中乐乐狮、龙凤挂件等产品获得国家外观专利,鱼形枕被国家美术博物馆收藏,虎头枕等布艺品获全国优秀旅游纪念品一等奖,闫家村的刺绣产业在各类手工艺品评选中多次获奖。目前,全村培育专业绣娘180余人,带动从业农户320户400余人,让指尖技艺变身“指尖经济”,年生产销售刺绣产品80余万件(套)、产值900万元,人均年增收1.2万元走上致富路。
展开剩余57%示范引领,让非遗产业强起来。他组织创办了村首个“锦绣缘刺绣专业合作社”,注册了“千禧锦绣”商标,采取“技能引领+合作社组织+绣娘参与”示范带动的经营模式,吸纳该村80%的妇女及周边村500余名妇女从事刺绣生产,让更多妇女实现了家门口就业。为推动产业升级,他与驻村人大代表联络站的代表多方争取苏陕协作、乡村振兴衔接等政策性项目建设资金,在村上建起刺绣加工车间和17间刺绣坊,购置电脑绣花机、激光雕刻机等高效生产设备,让西秦刺绣布艺制作从“母传女,婆传媳”的家庭传承手工针线小生产逐步走向“手工+机器”规模化、产业化发展道路。目前,全村已发展刺绣专业合作社2家、省市级非遗工坊2家,建设了集研发、生产、展示展览、研学、销售为一体的刺绣产业园区,辐射带动全县从事刺绣工艺品制作就业增收致富的妇女达到1.2万人、发展刺绣专业合作社21家,千阳美苑等省市级非遗工坊6家。
文旅融合,让非遗名片亮起来。他锚定学习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打造非遗研学乡村旅游示范村、“西秦刺绣第一村——闫家村”的目标,依托村上建起的非遗文化传习基地、刺绣工坊、刺绣展厅和村史馆,整合技艺培训区、绣品购物区、机绣展示区等,引入观光、休闲、体验、研学等乡村旅游服务项目,成为该县中小学生及宝鸡文理、西安美院等高校研学西秦文化的校外实训基地。他积极构建“线上电商+线下展销+文旅体验”文旅深度融合新业态,先后组织村刺绣合作社参加省内外各类旅博会、文博会、博览会等营销活动50多场次。利用节假日,举办西秦刺绣香包文化旅游节、香包制作大赛、工艺品展销会等文旅活动,年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。近年来,该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、乡村旅游示范村、“千万工程”示范村等荣誉。
来源:民声报
作者:王利强
编辑:李 楠
发布于:北京市有靠谱的股票配资平台吗,股票配资世界门户,长沙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