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宋神宗熙宁元年,也就是公元1068年的春天,一位年近半百的文人乘船停靠在瓜洲渡口。
他望着对岸的京口,江水滔滔,思绪万千。此行他并非寻常的游山玩水,而是接到了朝廷的急召。
这位文人便是王安石,一个即将在历史上掀起巨大波澜的人物。他满怀着改变国家面貌的雄心。
可当船只停泊,离家乡金陵越来越近时,他心中那份对家园的眷恋,却也愈发浓烈起来。
就是在这样复杂的心境下,他提笔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小诗,将壮志与柔情完美地融于一处。
图片
《泊船瓜洲》
王安石〔宋代〕
京口瓜洲一水间,钟山只隔数重山。
春风又绿江南岸,明月何时照我还。
“京口瓜洲一水间”,开篇就点明了地点。京口,是今天的镇江;瓜洲,是长江北岸的渡口。
两者之间,只隔着一条长江。诗人站在船头,一眼就能望见对岸,地理上的距离是如此之近。
“钟山只隔数重山”,钟山,就在他的家乡金陵。从水路看去,仿佛越过几座山峦就能抵达。
这两句诗写得极为平实,却蕴含着深意。家就在眼前,触手可及,可他却不能回去,只能遥望。
这种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涯的感觉,恰恰烘托出他内心的那份渴望与无奈,为下文蓄满了情感。
最动人心魄的,是“春风又绿江南岸”这一句。一个“绿”字,历来被人们反复称道。
据说王安石为了这个字,反复推敲,试过“到”“过”“入”“满”等十多个字,都觉得不妥。
最后,他落笔在一个“绿”字上。这个字仿佛有魔力,把无形的春风写得有形有色,充满了动感。
春风不再是静止的吹拂,而是一位神奇的画师,用它温暖的手,将勃勃生机涂满了整个江南。
这个“又”字,也用得极好。说明江南的春色年年如此,岁岁皆然,从未失约。
图片
可诗人自己呢?去年此时,或许他正在家中享受春光。而今年,却只能在船上遥望春色。
景物依旧,人事已非。春风的如期而至,反衬出诗人归期的遥遥无定,思乡之情油然而生。
于是,便有了最后一句的点睛之笔:“明月何时照我还”。
天上的明月,自古以来就是寄托思念的载体。它公平地照耀着每一个人,无论身在何方。
诗人仰望夜空,不禁在心中发问:天上的明月啊,你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踏上回家的路呢?
这一问,问得深情,问得恳切。将他心中积压的思乡之情,在这一刻毫无保留地倾泻而出。
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,却有着打动人心的力量。它写的是一瞬间的所见所感,却也是许多人一生的写照。
年轻时,我们总想着要到外面去闯荡,去实现自己的抱负。觉得家是一种束缚,总想挣脱。
可随着年岁渐长,行至半途,才慢慢发觉,那片生养自己的土地,才是心中最安稳的港湾。
无论在外取得了多大的成就,经历了多少风雨,心底里最深的牵挂,始终是那个被称为“家”的地方。
那份遥望家乡的目光,那句“何时还”的轻声叩问,或许只有真正体会过离别与思念的人,才能读懂其中的分量。
感谢阅读,点赞分享,与君共勉!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有靠谱的股票配资平台吗,股票配资世界门户,长沙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